一、指导思想
强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旨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教学水平的可持续性提高奠定必要的基础。课堂教学组织环节的科学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强力推进课堂环节的优化工程,着力营造实践与反思的研讨氛围,切实提升教师课堂实施水平。
二、基本环节
1.目标预设
教学目标的预设旨在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效率意识。
目标定位清晰。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大纲》、教材等具体内容,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立足于教学的阶段性规划,列出具体而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明晰新授内容的引导方向,切忌大而空的程式化表述。
教学起点正确。新授状况分析要立足于学情,立足于阶段性的教学定位,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学习的重点、难点的预设和分析要正确、科学,着力于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学习感悟。
2.新课导入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的契机,开发教学的资源,调动教学的智慧,点燃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兴趣。
导入手段精当。充分运用问题、实验、演示、图片、媒体等情境手段,启动新授内容的主动学习。
营造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复习旧知、以旧带新等温故而知新的手段引入学习的问题场,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手段激发学习、探究的热情,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鲜活的素材引爆思维。
3.新知探究
课堂组织流程的呈现要坚持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支撑的新课程理念。新授内容的引领路径要清晰,引导要科学。同等方式比效果,同等效果比效益。
核心理念前卫。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课堂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参与、思考、探究等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方式科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问题、学习内容等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完成思维的碰撞,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引导手段有效。运用对话讨论、争辩等活跃思维的方式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资源利用高效。充分发挥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的作用,加强教学资源的融合性,整合学习的渠道。
4.巩固拓展
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要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呈现,对新授的重、难点要有适时、适当的拓展,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和提高。
新知巩固到位。通过课堂话语交流、当堂训练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呈现教学的效果。
拓展延伸适宜。加强对重难点内容学习的变式训练,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拓展延伸。
课堂反馈及时。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反馈的实施,应重点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条不紊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5.反思总结
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疑问,提炼本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补充综合性和再生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反思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适时、适当调整教学,体现教学的智慧。
新授反思适时。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课堂反馈等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拓展提升。教师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学习反思即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思维的路径,要突出新授学习内容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6.作业布置
科学、有效安排作业,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作业训练科学。作业是一种融新知理解、巩固和教学评价于一体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要从学生基础知识巩固的再现性和综合归纳、理解分析的应用性组织有效训练,克服盲目、随意的做法。
训练质量先行。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坚持精制化、高效性,既要保证训练的适中,更要保证训练的质量。杜绝以练代教、以考代授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