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深化有效课堂实践研究,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单招复习课)。
复习课是重要的教学课型,它能弥补知识的缺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依据认知规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进而形成学科建模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精心准备、贯彻落实复习课有效课堂基本要求。
二、主要环节
1.目标预设
复习目标是复习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更是衡量教学有效度的标杆。每节复习课都要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方面,对照考试说明、教学要求,预设好明确具体、可测的复习目标;根据高考的命题特点、趋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难点。复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应呈现在一体化讲义上,便于学生自我诊断,教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整合,并依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串成线、结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采取的方式可对照复习目标,尝试回忆或围绕案例呈现各知识点。通过本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所学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便于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指导学生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等,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知识结构更具迁移性。
3.典型示例
教师根据课时复习目标,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入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例进行分析,分析时注重先分析后综合,必须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学科建模能力培养;对易错的题例组织学生说题、讨论、评价,教师作必要的点拨讲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教师分析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法,弥补复习中的弱点,以使学生都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归纳规律性知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仔细审题,缜密析题,精确计算,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
4.达标检测
预设目标的达成度是检测一节课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师生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学过程中遗漏和不足。在练习设计中,要抓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体现难点。一般情况下可设计基础题、发展题、综合题。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有能力完成,同时也是夯实基础的过程;发展题面向中等以上学生,以知识迁移和应用题为主,题型不限;综合题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储备加以分析和解决,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形成学科建模思想。达标检测时,教师应通过巡视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5.反思总结
反思是总结经验与弥补不足的重要环节,是不断完善知识网络,优化学习方法,形成良好习惯的必由之路。一节课结束前,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疑问,提炼本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补充综合性和再生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6.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与深化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业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杜绝机械训练和体罚性作业,要做到“七个不选”:自己没做过的题不选;不符合课标与考纲的题不选;难题怪题不选;近期重复雷同的题目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不选;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不选;没有启发性的题不选。
以上各环节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片等)展示知识结构、和析题、解题过程,以提高复习课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