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校情总览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中专>> 校情总览 职教集团
构建“四位一体”办学新机制,打造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0日 点击数:

构建“四位一体”办学新机制,打造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纽带,联结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聚集成“四位一体”的教育办学联合体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规划(2010-2020)》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组建的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等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在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利用集团自身的人才优势与科技优势,发挥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职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积极探索职教集团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海门中专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特色。

一、发挥雄厚办学实力优势,在集团化办学中发挥核心作用

牵头组建职教集团、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必须以自身强大办学实力为前提。2013年,海门市“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同年6月,海门最大的两所主体职高——海门中专、三厂职教中心正式合并,成立新的海门中专,同时增挂“海门张謇职业技术学校”校牌,一直处在全省乃至全国职教发展前列的海门中专迈入新的历史征程。在海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2013年9月,两个系部率先进驻滨江新校区。从2015年开始,新校区建设连续三年被列为海门市民生实事工程。2016年9月,学校整体迁入滨江新校区。2018年1月,学校标志性建筑——图文信息大楼正式启用,二期工程全面收尾。目前学校新校区总投资10亿元,占地508亩,在校生6602人,实验、实训场所面积52000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额10262.9875万元。学校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办学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升格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海门分院”,2016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近三年来还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海门职教资源的有机整合,促成海门中专办学实力再次大提升,为组织实施集团化办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构建职教集团组织架构,创新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

“十二五”以来,海门中专分别牵头组建了南通市数控技术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南通市电子技术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南通市建筑工程施工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南通市会计电算化中等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教集团,集团成员之间在人员互派、课题研究、技术服务、设备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效促进了校企、校际合作,形成教学链、岗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集团总部设在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集团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理事会是集团最高议事决策机构。理事会由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进入“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中型企业、有深度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高(中)职院校、本科院校等理事单位组成。集团理事大会每年听取和审议理事长的集团运行年度工作报告,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讨下年度工作设想。为加强集团日常工作事务管理和成员单位沟通协调,秘书处下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建设和实习就业服务4个工作小组,把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依托,集团秘书处、各工作小组与专业建设委员会互相协调,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习就业、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实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总结及部署,提出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初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共育、过程共管。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协作共进中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海门中专在集团化办学中,坚持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抓手,协同多元主体协作并进,在优化师资队伍、增强专业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多方互惠共赢的良好态势。

1.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专门设立校企合作办,制定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校企合作规范顺畅运行。学校不断调整充实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专业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素,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顶岗实习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校企合作关系长期保持稳定,目前校企合作单位达156家,每个主干专业与5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内涵进一步深化,涉及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员工(学生)互训、教师(师傅)互聘、人才培养方案共商、课程标准(含岗位课程)共订、教学实训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共拟等合作内容,合作成效显著。其中,中式烹饪专业还被南通市教育局遴选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在合作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企业见习、教师进修、顶岗实习的需求。

2.学校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

职教集团各成员之间人才优势得以互补,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质量。学校现拥有正高级教师3名,省特级教师2名,省职教领军人才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科研中心组成员6人,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组成员30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5名。有2个省名师工作室、4个市名师工作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梯队建设,通过“青蓝工程”、“双元导师服务站”、“三阶三型立体培养模式”等,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学团队。教师学历100%达标,高级职称占36.1%,研究生学位占18.7%,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达100%,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个,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8个,发明专利12个,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二等奖以上34人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培训、进修,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均超过规定标准。拥有兼职教师119人(占专业教师32.42%),99.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97.4%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76.4%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3.学校专业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专业设置渐趋合理。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进行专业调研。2016年新增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建筑工程技术(高职)专业。2017年新增建筑装饰、计算机平面设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电梯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规划,响应国家战略,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部署,围绕《海门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海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等,专业设置目标明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做精做强主干专业,现有数控技术应用等5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将专业群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建设规划,学校面向特定的“服务域”,建有数控、建筑、会计等主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群内各专业定位明确,与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已成为省现代化专业群。

    大力建设实训基地。学校大力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等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校内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达52000平方米,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与专业课程匹配度高,能满足学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的需要,实现了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实训基地实行“7S”标准化管理,各专业实验实习开出率均达100%。校企共建、拥有57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数控、建筑、汽修、电子、服装等专业的设备已达到行业企业先进水平,能够很好地为产学研、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其中,建成数控、建筑、电子3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省现代化实训基地。

    4.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学校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技艺炼人和服务促人的系统工程,形成了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校企联动等德育工作新方法,创立了“大生教育”德育品牌,推行了技能练兵、班组共建、师徒结对等技能学习新形式,通过校企一体化、订单培养、冠名班、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国际办学等,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和高等院校欢迎。

现学校有三十多个大型学生社团,铭远乐队、沈绣学生社团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校学生会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会。学生技能水平高,五年制获三级证书达87.3%,三年制获四级证书达96.3%。近三年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强,校园学生创业实体目前有益源快递小站、三味水果坊、衣恋洗衣社、博艺工作室、青春光影工作室、庆典服务公司等等。利用校内“学生创业园”,积极开展SYB创业知识培训。2015年10月,学校被中国电商协会授予“大学生创业基地”。近三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7个,文明风采大赛获奖102个。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就业率99.78%,对口就业率95.7%,本地就业率90.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其中李春锋同学获省职业学校创业能力大赛十佳毕业生优秀创业成果奖。

    5.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向地方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满意度96.6%,家长满意度96%,学生满意度98%。近三年参与4项省级以上政府机构的项目研究,承担南通市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课堂教学大赛等11次,承办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14次。学校建立科技服务团队,有数控技术、建筑技术、电子技术、财经技术、服装技术、计算机技术6个技术应用和服务小组,利用专业优势及特长,通过校企合作、独立研发、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技术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行业企业签订了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合作协议或合同。现已完成的“南京蓝宝石广场项目”“三星广亿支模方案”“铝合金框架零件数控加工夹具设计及制造”等项目,为企业创造了明显效益,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研发水平。近三年,共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有软件服务、工艺改造、产品技改等项目共计16项,获得专利12项。学校每年承担或参与政府、行业协(学)会重要项目、政策的研究工作。积极参加江苏省终生教育研究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协作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协作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协作会、江苏数控职业教育集团等22个社会组织活动。近三年,承办了南通市教育局、人社局组织的文化艺术类、加工制造类、农林牧渔类等项目技能大赛、南通市总工会化学分析类职工技能大赛等11次,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学校还承办了2016年中国海门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2017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年度总结会议等大型活动。

海门中专积极探索开展集团化办学,初步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办学格局,实现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系统化,使得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得到了强化,展示着其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新时代、新形势给予职业教育发展以新机遇、新要求,海门中专将继续坚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致力于学校转型发展,打造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创造海门职业教育稳步提升、优质发展的新业绩,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职业教育的期盼。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海门职教集团工作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校情总览      党群之窗
校园生活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实训基地
社会教育      招生就业
校长信箱      会员登录
Copyright 2010-2016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版权所有 |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滨江街道苏州路299号 | 电话:0513-82829208 | 苏ICP备05003597号 | 苏公网安备 32068402000100号 |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