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网络微课程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促进我校数控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水平的提升,数控创客名师工作室于12月8日至9日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混合式教学”主题教研活动。海门区职教机电类专业骨干教师及数控创客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12月8日上午第三课,于海艳教师在G3楼222室开设了题为“梅花印的制作”的公开课,引导学生通过拉伸增料、旋转面、拉伸到面和过渡等造型方法完成梅花印的造型,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尝试、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的创客精神,帮助学生打下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12月9日上午第四课,顾海娟老师在B1楼538室开设了题为“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的公开课,指导学生掌握曲柄存在条件并据此判断机构的类型。课中,学生通过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为机械制造等专业课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顾老师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相应的能力。
同日下午,陈海滨老师在G3楼203室举办了题为“数控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微讲座。陈老师清晰讲解了混合式教学的定义、目标、特征、基本规律及路径选择,并指明混合式教学的路径选择有三个要点:第一,线上有资源,资源的建设规格要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讲解。第二,线下有活动,活动要能够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第三,过程有评估,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开展评估。
随后,陈老师讲述了本次参与“南通市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及混合式教学比赛”作品评审的经历,并强调了参赛作品中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报告撰写的重要性。指出了于海艳及顾海娟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中的亮点及不足,并鼓励她们精读教学材料,研究线上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反复实践,做到百炼成钢。
最后,陈老师总结了省名师工作室考核材料完成情况,并要求大家做好专家来校现场考察评估的准备。同时,对2021年度工作室成员调整作了说明,鼓励所有成员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争取2021年度工作室考核获得优秀。 (供稿:机电与汽车工程系 姜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