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教学科研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中专>> 教学科研 名师工作室
原味语文:“折子戏”演绎经典,趣活动传承文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点击数:
从“菜鸟”到“演员”,需要多久?
        3个月,16次活动,2个剧本,1场演出,“微光剧社”的“戏剧人生”压缩成了一组简单的数字。然而,数字的背后,是鲜活的时间,是一次次的否定,是中途的“换血”,是即兴现场PK,是吴老师屡屡沉下来的脸色,是某人低垂着脑袋蹲在墙根,是某人匆匆赶来满头满脸的热汗,是某人迟疑着说想再试试……
        3个月,16名成员脱胎换骨,见风就长。现场展演,一群“菜鸟”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
从“台下”到“台上”,需要多久?
        距离演出30分钟,演员组全体换装,提前候场;场务组搬运道具,调试耳麦。
        距离演出5分钟,演员组开始紧张,场务组严阵以待。
        距离演出15秒,咿咿呀呀的音乐响起了,温柔干净的旁白紧随其后,京味十足的道具迅速到位。
        然而,“演员组”与“场务组”其实是同一个团队拥有的两个别名,成员们既是演员,又是场务,既要光鲜亮相舞台,又要干好所有杂活。
从“意外”到“意料”,需要多久?
        演到关键处,“秦仲义”的耳麦,突然失灵,这对语言类节目而言,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1秒的时间,或许更短,“秦仲义”用微表情和大幅度的折扇动作,将台词“吼”了出来,严丝密缝盘活了自己的角色。演出结束后,他灌下了整整一瓶矿泉水,“急救”自己突破极限,吼到嘶哑的喉咙。
        跟他配戏的小伙伴,是曾经讷讷不敢言一说话就脸红的“王利发”,这一次,“豁出去”演了一个“满场飞”的小掌柜,还想尽办法替同伴“打掩护”。
        全场最活跃,台词分量最重的“刘麻子”,是本场演出当之无愧的“台柱子”,撑住了全场,三段“重头戏”皆游刃有余,颇具神韵。
        然而,他是硬生生扛下的这出戏,发热39.5℃,嚷嚷着脑袋疼,却死活不肯换B角。
社团的意义,就在此刻
        2019年6月21日15:30,海门中专社团展演如期举行,15个节目里,“微光剧社”是第9个。
        16个成员都是第一次登台演出,都是第一次接触话剧,都在演出前脸色发白,微微颤抖,故意说着大话开着玩笑。(吴开宇/文  汤佳铖/图)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钟蔚开设海门市级…  下一篇:现代农业名师六月工作简报
 
 
校情总览      党群之窗
校园生活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实训基地
社会教育      招生就业
校长信箱      会员登录
Copyright 2010-2016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版权所有 |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滨江街道苏州路299号 | 电话:0513-82829208 | 苏ICP备05003597号 | 苏公网安备 32068402000100号 | 管理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