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校长信箱
 
 
 
 
教学科研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中专>> 教学科研 名师工作室
以“踏石留印”的作风做好名师工作室建设 ——海门市教育人才工作会议学习体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点击数: 576

2018930日,我参加了全市优秀教育人才工作会议,对于许局长提出的“当好楷模,真做典范,争当先锋”的期望和要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会后,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召开了研讨会,学习许局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室目前的情况,我们对工作室的建设工作进行的深入的思考。

名师工作室就是要带领自己的团队先行一步。这个先行一步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先行一步的教研能力和先行一步的创新精神。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作为名师工作室,我们要做到“教”“研”结合,通过“研”来促进“教”,在“教”的过程中实践“研”的成果,反思“研”的过程。

那么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去做呢?

一是形成模式。我们规划,工作室发展要形成“分梯度多元发展”的模式。名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结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完善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工作室成员各阶段成长确定目标,应用PDCA科学管理方式,指导、引领、组织、实施、监控、评估成员的专业成长,使其成为不断超越、持续提升的动态循环发展过程:夯实“成长”阶段,淬炼英语学科教学技能,通过专家传帮带,明晰成长任务,由“普师”向“良师”迈进,实现“平原快跑”;厚实“成熟”阶段,抓住专业成长黄金期,潜心研究专业,形成教育教学风格,由“良师”向“优师”进发,实现“坡道攀升”;催生“成名”阶段,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在专业领域有丰硕成果,从优秀走向卓越,由“优师”向“名师”冲刺,实现“高原超越”。       

二是活动育才,形成“多层面外炼内修”的活动氛围。名师、优师的培养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巧借力,求助力,齐发力,孵化培养载体,形成发展合力。海门中专为名师工作室配备了最优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我们要以“名师工作室”为磁力场,让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既让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有了事实的依托,更为其发展困惑提供过程援助。对工作室成员的外出研修、各类培训、教学研讨活动大力支持,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铺路”;通过让其参加各类教学大赛、承担科研任务,为成员“压担”;通过在校网进行专业发展成绩晾晒、向全市开设名师展示课等方式,为其成长“搭台”。只有工作室成员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工作激情才能不断迸发,在专业发展绿色通道上实现“平原快跑”、“坡道攀升”、“高原超越”的预定目标。

三是专家引领。工作室邀请了南通大学教授、省市级专家加入,和高校联合打造“专家服务站”,以此为载体,放大“师承效应”,对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进行传帮带,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基于“互助协作、抱团作战”的团队管理思路,我们将每月举办“名师俱乐部”活动,为成员团队均衡发展创设理想平台。我们将把教材编写、课程建设、业务竞赛、指导学生参赛等工作任务以“项目承包”的形式,鼓励成员组团进行项目攻关,俱乐部活动日同时又是项目成果展示日,成员以名师俱乐部活动为交流学习平台, 相互借鉴,共同提升。

四是制度保证。工作室的发展也需要学校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海门中专已经形成了名师、优师“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厚发展”的“三优”成长机制,通过“刚性培养、柔性培养、滚动培养、跟踪培养”的“四式”培养方式锻造优秀教师团队。学校制定了《海门中专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等制度,确保名师、优师“优先”发展;制定了《海门中专教学骨干后备人选遴选制度》等制度促进名师、优师“优势”发展;通过《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对工作室及其成员的考核评价,加大对名师、优师的奖励力度,“优厚”发展工作室教师。工作室通过刚性培养确保对成员的学历、教师资格证等刚性要求的达标;通过柔性培养进行人文关怀,如尊重成员的发展愿望,满足其参加培训进修、参与教育科研的需求等,保证培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通过滚动培养为成员建立了各阶段成长档案,引导成员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通过跟踪培养加强对成员各阶段成长的跟踪关注,及时提供过程援助,促进成员“螺旋式”的动态发展,保证了培养方式的经常性、连续性。

五是文化浸润。工作室对于名师、优师的培养要摆脱“唯技术论”,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对“文化”的本真诉求。在尊重生命多样性的基础上,注重工作室成员的内涵发展,培养软硬技能。通过多阶多型的个性化发展、差异性发展,用多个载体驱动发展,多把尺子衡量教师,使成员的专业发展呈现出“异”样的精彩,在职业教育的特定领域,要注意规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单一性。名师、优师的培养是一个文化活动,我们将从研究方向、工作室理念等方面对成员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提升到通过到“课堂文化”、“工作室文化”引领成员的发展,逐步形成被工作室文化浸润的“文化场”,同时合理嫁接西方文化,将英语教师培养的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都融入其中,使成员真正做到“文武兼备”。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们对于今后工作室发展的思考。构建完善的有活力的工作室内部运行机制,是名师工作室高质、高效运转的关键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疯狂英语社团开展万…  下一篇:杨一丹职味英语 名师工作室10月简报
 
 
校情总览      党群之窗
校园生活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实训基地
社会教育      招生就业
校长信箱      会员登录
Copyright 2010-2016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版权所有 |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滨江街道苏州路299号 | 电话:0513-82829208 | 苏ICP备05003597号 | 苏公网安备 32068402000100号 | 管理员登陆